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智库 > 县域经济

陕西榆林: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4/3/21 浏览量:4883

乡村振兴陕西网】摘录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绥德县郝家桥村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佳县赤牛坬村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横山区波罗古堡举办开城迎宾仪式暨首届冰雪文化旅游节......甲辰龙年春节期间,榆林市民和广大来榆游客共同开启了一场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历史之旅、红色之旅、人文之旅。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让城乡群众共享新时代文化繁荣的成果,正是榆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榆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近年来,榆林全市上下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并逐步将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将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将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主动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全市巩衔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其间,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广大农户被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14万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脱贫地区富民经济实现稳步健康发展,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4.4%。

乡村建设领域,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集中力量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卫生厕所普及率突破68%,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28.8%,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置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4.43%。

榆林还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积极推行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为全面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其间,榆阳区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区),10个行政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乡镇、16个行政村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新年伊始,1月4日,绥德县薛家河镇举行万亩高粱产业村集体经济订单收益集中发放大会,高粱种植先进集体代表和种植大户身披绶带,喜领分红。其中种植大户刘兴全,2023年共种植高粱40亩,实现产业增收近5万元,手捧分红,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关键。近年来,榆林始终坚持将促进农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重中之重,聚焦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精准发力,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坚持链式思维、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大力发展“4+X”主导特色产业,加快实施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4个百亿级产业,小杂粮、中药材、红枣、肉牛、生猪5个十亿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程,推动富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不断健全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因户施策选择联农纽带,切实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服务联农带农能力;扎实推进稳岗就业“六个一批”,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组织化程度,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市内工矿企业开发岗位,深化扬榆协作劳务输出,全力推动脱贫人口稳就业、促增收,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62%。

同时,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还充分挖掘利用村集体资产和土地资源,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消薄培强”壮大集体经济,推广“一户一田”、服务创收、联村(村企)共建、光伏产业、资金入股、农旅融合、资产盘活、物业租赁8种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有效增加群众集体分红效益。全面落实惠农富农政策,稳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定期提高低保金、五保金补助水平,为脱贫人口及时足额下发各类转移性补贴资金。据统计,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573元,较2022年增长2194元,近三年增速分别为13.7%、14.2%、15.3%。

统筹推进县域协调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修学校修幼儿园,再修一个幸福院。商贸街、电影院,南山又把光伏建。村容村貌有改变,我们来把幸福见。”郝家桥村村民自编的顺口溜,是榆林统筹推进县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真实写照。

针对南部县区与北部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23年,榆林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意见》,决定从财力、政策、要素等多方面倾斜支持南部县发展,推动相关县区发挥优势、做大总量,探索走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同时,榆林注重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用活用好定点帮扶、扬榆协作、“万企兴万村”、驻村帮扶“四方力量”,帮助脱贫地区和群众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更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在驻村帮扶和村企共建方面,榆林创新推行差异化交通补贴、优先提拔重用、“四优”表彰展示等关心关爱十项措施,划出驻村干部提拔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硬杠杠”,激发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发挥全市规上企业、能源企业数量众多的优势,创新开展“村企共建”行动,选派204家企业结对帮扶208个乡村振兴薄弱村,2023年累计投入资金4744.8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80个,帮助相关村庄夯实了发展基础、拓宽了发展思路、提升了管理水平。

近年来,榆林还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制定出台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在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乡村振兴“个十百”示范工程,由点及面,示范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形成绥德县郝家桥村“产业振兴+”、米脂县杨家沟村“文化振兴+”、高西沟村“生态振兴+”、佳县赤牛坬村“乡村文旅+”等一批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样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喜看塞上大地,乡村振兴硕果累累。新征程上,榆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履将愈加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