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活动/地方行动

榆阳: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7/9 浏览量:14114

塞北盛夏、姹紫嫣红,大美榆阳、生机勃发。6月30日,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学院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挖掘榆阳创新实践资源,深化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建设集干部教育培训、理论政策研究、改革创新实践、产学研融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榆阳区干部群众正满怀信心,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从出台榆阳一号文件到乡村振兴大会召开,从挂牌成立榆阳区乡村振兴局到揭牌成立赵家峁乡村振兴学院,榆阳区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奋斗奏响乡村美农民富产业强的交响曲。群众幸福绽笑颜

2013年以来,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发展动力,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从原来的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村139户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越来越多的村民奔向致富道路。

“这些年,村里不仅修了大棚、建了养殖小区、栽了山地葡萄等果树,还建了一大批旅游项目,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产业。”村民李青芳高兴地说道。

“现在,乡村振兴让群众有了新奔头,我们还将进一步丰富景区的娱乐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边村子建成更大规模、更大体量的‘泛赵家峁村田园综合体’,带领村民走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道路。”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平说。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赵家峁的“三变”改革只是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早在“十二五”初,榆阳区就将加强全区党建工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问题导向,调整生产关系,饱含“三农情怀”、遵循“三权分置”、抓实“三变改革”、明确“三条路径”、促进“三产融合”,先行先试农村产改,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瓶颈问题。特别是整区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榆阳模式”,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先进典型,写进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探索,榆阳区打通了城乡协调发展、要素高效流动、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全区共成立乡镇总社21个、村(组)合作社411个,界定成员35万人,颁发股权证11万本。通过改革,全区20多万亩效益低下、濒临撂荒的耕地焕发生机,推动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高质量脱贫;实施“一户一田”互换并地50多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8元。

如今,方兴未艾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铺就榆阳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路。

产业之花遍地开

盛夏的榆阳,紫花苜蓿开镰收割,机器轰鸣;初夏瓜果新鲜上市,芳香四溢;美丽乡村碧水蓝天,山清水秀……

近日,在榆阳区金鸡滩镇的3500亩紫花苜蓿田里,一台台轰鸣的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派忙碌收获的景象。

榆阳区林业局副局长王霞说,榆阳区将优质饲草产业确定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2020年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今年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持续发展优质饲草产业,按照每年刈割四茬,每亩产苜蓿草1200公斤,每吨苜蓿草2400元计算,仅此一项,每亩可为群众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入。

经过晾晒、聚拢、打捆的苜蓿草,成为畜牧养殖的最佳饲料,被运送到全区乃至周边省份的各大养殖场,其中包括全国最大的单体湖羊养殖场——榆阳区上河集团常乐堡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


“依托优质的饲料,我们还根据羊子的生长阶段,研制了七八种不同的营养配方,让每一只羊都得到均衡的营养。”榆林市首屈一指的养羊专家、榆林学院教授屈雷在基地肉羊营养与饲料检测实验室介绍道。


吃的是“营养餐”,住的也是“豪宅”。在基地内,一栋栋高标准圈舍整齐排列,羊子的给水、投料、消毒、换风、洗羊全部实现自动化,先进的设备、敞亮的羊舍以及科学的养殖方式,为这里的羊子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湖羊产羔率高、生长快、体重大,羊子育肥出栏只需要五到六个月,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一只公羊售价能达到1200元。”上河集团常乐堡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负责人说,项目还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2000户农民增收致富。


一座座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养殖基地的建成,一个个饲草种植、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的落地,加快推动了“榆阳湖羊”“榆阳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进程。目前,榆阳湖羊饲养量达到60万只,榆阳肉牛饲养量达到8万头。

按照“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思路,榆阳区强力推进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30万亩优质饲草、200万只榆阳湖羊、20万头优质肉牛等“3+2+X”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加速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2020年,该区农业总产值达到82亿元,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0%,荣获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和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榆阳区将围绕‘3+2+X’新兴主导产业全链升级,补齐大漠蔬菜、山地苹果等产业下游的仓储冷链物流短板,延伸榆阳湖羊、优质肉牛等产业下游的屠宰分割和冷链环节,推进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让农民群众分享更多产业收益。”榆阳区副区长石彦民说。

美丽乡村入画来

每到盛夏时节,榆阳北部风沙草滩区的万亩马铃薯花竞相绽放,微风吹过,白的、紫的花朵随风摇曳,好似波浪翻滚,成为榆阳广袤大地上最秀美的景致。

“看到朋友圈里的照片,我和朋友们就迫不及待地过来拍照了,这成片的花海太美太震撼了,满眼的繁茂和扑鼻的清香,置身其中令人特别陶醉。”游客刘晓琴说。

依托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榆阳区以“中国美丽田园”景观和“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为载体,建成了30多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全域布局、错位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其中,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溜溜音乐节、大漠汽车越野赛、风筝音乐节等100多项活动推陈出新,异彩纷呈;泛赵家峁、梦湾水乡、白舍牛滩田园综合体、红石桥乡乐沙戏水、老虎沟水利风景区、榆林野生动物园、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乡村旅游业态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全区年接待游客达到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

如今,行走在榆阳大地,一幅幅风景秀丽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此外,随着2017年以来的一波又一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榆阳区坚决拆除废弃房屋棚圈和农村违建,推进农房、圈舍、厕所“三改合一”,实施规模种植区、清洁养殖区、宜居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四区分离”,实现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净化“五化同步”,建立“群众自筹自治+政府奖补引导”的长效机制,农村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曾经的阶段性整治,已经转变为现在的长效常态化治理,各乡镇用活了爱心超市,评选出栓正人家,已经让农民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高之雁说。

“区上给予宅基地置换、以奖代补等政策支持,村民们都积极配合拆除废旧房屋圈舍,清理陈年垃圾,再加上家门口就被打造成了乡村旅游景区,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舒心。”在古塔镇赵庄村已经开店16年的李海燕不仅是人居环境整治的践行者,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榆阳区将认真总结近年来‘三农’工作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榆阳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柏生说。(高忠平 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