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振兴要闻 > 热点关注

陕西:守护一泓清水 润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15 浏览量:1656

乡村振兴陕西网】摘录入秋后的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空气中透着一丝清凉。一早,居民陆续聚到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锻炼、散步、聊天。
渭河的主要支流石川河过去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非涝即旱。2014年,石川河湿地公园被批准建设。如今,这里有山有水、有田有湖,风光秀丽、充满活力。
陕西省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年降水量分布南多北少,降水季节性特点显著,主要集中在7-8月,冬季降水较少。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了解到,近5年来,陕西以重大水利工程为牵引,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高效配置并合理利用水资源,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从陕南到关中平原再到陕北,三秦大地在水资源的润泽中,正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系统推进全域治水,建设美丽河湖
安康市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在该市汉滨区,今年38岁的尤应武和垃圾“对抗”了11年。每次向外地朋友介绍安康,他必会推荐自己引以为傲的瀛湖生态风景区。尤应武从2013年开始就关注瀛湖生态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并一直从事水域垃圾打捞工作。
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张峰介绍,瀛湖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是20世纪90年代由安康水电站大坝拦蓄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的汉江水形成的,水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有9条支流汇入,是陕西最大的河道型湖泊,入水量占丹江口水库总入水量的60%以上。
尤应武2014年参与组建瀛湖生态旅游区漂浮物打捞队,并担任队长,10年来动员了100多名周边群众加入。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使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尤应武的打捞队晚上拦、白天捞,每日不间断巡逻。每逢汛期,瀛湖上游的水库会泄洪,随之就有枯枝树叶和少量生活垃圾漂到瀛湖生态风景区,打捞队一天能打捞近800立方米漂浮物,年均打捞3万-5万多立方米漂浮物。
“我觉得打捞工作很有意义。相比11年前,瀛湖现在的水质、两岸的环境好多了,朱鹮、白鹭、鸳鸯等鸟类也多了起来。”尤应武说。
为了确保水质达标,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打造安康“水利环保110”,接入了420个视频监控点位和128个在线监测点位,安排专人全天候值守,用视频和数据实时监控汉江水质和重点排污企业。一旦发现排污数据异常,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就会自动发出红色报警,及时发现问题、受理投诉、转办督办。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同样是陕西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记者了解到,2019年10月以来,陕西省有序实施渭河、泾河等重要支流防洪治理,管好流域“水袋子”,加快建设重大调蓄防洪工程。2023年,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坚决守护黄河安澜。
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黄河流域65个国控断面中优良水体比例达95.4%,连续两年总体水质达优,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在黄河流域中下游5省中位列第一。
“目前,陕西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但污水管网建设不到位、汛期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环境安全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郝彦伟表示,陕西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着力提升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保督察监管效能,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推动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推进城乡面源污染防治,提升河湖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保障河湖生态用水,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巩固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建设“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为农田“解渴”、为农户增收
位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驻村干部刘玉介绍,这里曾经干旱少雨、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当地果农种苹果,要到机井里挑水浇地。
村民张忠2004年结婚时,当地就业机会少、经济发展落后,就连打电话也得爬到半山腰才有信号,于是婚后他便外出务工了。2017年,他和家人返乡时看到“通村的路上开始堵车”“村里好多果园都挣钱了”,曾经让他烦心的旱地种树缺水难题,因村里升级淤地坝而得到解决。张忠决定返乡重操旧业种植苹果。
位于南沟村的“南沟2#淤地坝”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用于拦泥蓄水,后来政府陆续给淤地坝安装了多个运行管理和防汛预警信息化监测智能设备。
延安市安塞区水土保持工作队副队长刘涛介绍,过去,山坡上的田地容易跑土、跑水、跑肥。有了这些设备,工作队能全天候监测淤地坝的水位升降、防水工程运行状态和大坝位移情况。现在,大坝的功能扩展到了为山地果园灌溉、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用水等方面。
在南沟村驻村工作的张光红告诉记者,村里依托节水灌溉技术,下雨时,将流经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收集在水坝,遇到干旱时,用水泵抽水上山、进水塔,进而润泽山区农田。
受惠于现代化节水技术,目前南沟村的水土保持示范园有1060亩矮化密植苹果园、100亩黑枸杞园、60亩樱桃园和20亩草莓园,还种植了葡萄、油桃等10多个水果品种。依托这些果园,张忠和当地许多农民都实现了就业增收。
近5年来,陕西省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方案”,出台《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方案(2023-2027年)》,根据陕南、关中、陕北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和农业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淤地坝、坡改梯等综合治理,实施了8种节水技术模式。
去年,陕西各级水利部门为18处大中型灌区实施现代化节水技术改造,恢复灌溉面积81.38万亩,保障了陕西省粮食生产“二十连丰”。截至今年6月底,陕西共建成299个农业节水核心示范区,其中,千亩以上的195个,农业节水示范面积达317万亩。
沟道打坝、梁峁整地、山坡绿化……凭借一系列科学用水、生态用水等综合治理,陕西昔日光秃秃的荒山正变成绿洲。
生态颜值与文旅潜力双提升
在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堰坪村,山间常因雨水雾气形成云海景观。
28岁的村民任开闲在堰坪村经营着一处民宿。他大学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曾在西安等地工作。想到家乡紧挨凤堰古梯田,山水之间还有自然美景,近两年,任开闲便回乡寻找商机。
“我在这里工作,十几分钟就能回家了,每天都能见到父母。”任开闲说,目前,民宿里所有正式员工都是堰坪村本地人,“年底我们还会分红,直接带动了村民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外出村民的回流”。
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汉阴县成立了两山生态资源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该公司董事长刘翔介绍,目前,汉阴县的民宿采取“国企带镇村”模式运营,由县属国有企业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民宿项目公司”,并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收益由各方按比例分成,同时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民宿业的兴起,前提是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护和对水利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凤堰古梯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该梯田依山就势,排灌体系完善,充分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024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凤堰古梯田渠系发达、排水流畅、设施完善,是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汉阴县水利局工程师李权兵介绍,凤堰梯田主要依靠自流灌溉,因为雨水充足,梯田里种植的玉米、油菜两种作物,实现了连年稳产高产。梯田的灌溉引用的是河水、泉水和局部小气候形成的雨水,在建设、改造和利用梯田时,水利部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为山顶原始森林涵养水源,为塘和窖蓄水沉沙,在田间采用自流的方式调配水资源,这样有利于凤堰古梯田的水土保持。
如今,汉阴县以绿水青山为底色,发展文旅产业,积极创建以凤堰古梯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集聚区,保护和展示当地农耕文化。该县打造的“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是一座以移民、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核心面积有11.5平方公里,由凤江梯田、东河梯田、堰坪梯田3片区梯田组成,还有古梯田、沟渠堰塘、古建宅院。
近两年,这片在秦人灌溉智慧中建成的古梯田,已为汉阴县吸引了年均6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年收入达10亿元。

联系我们

电话:029--86339585

广告:181-9126-0162

招商:158-2907-4800

邮箱:1051286110@qq.com

官网:www.xczxsxw.com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新城大院北门68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