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安市各区县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4/10 浏览量:2093
周至县
打造乡村治理“实践样板”
2022年,建立乡村振兴“166”工作机制,做实三类重点人群防返贫动态监测和601户监测户精准帮扶,无一户一人返贫致贫。实施猕猴桃产业“九大提升工程”,获评全省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广联村共建、村企合作等模式,今年周至县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将实现全覆盖。劳务输出稳岗、技能培训助力、公益岗位兜底等措施,“周至园艺师”入围全国劳务品牌评选,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814元。
2023年,做好产业、生态、建设、治理四篇文章,聚焦产业就业促增收,加快推动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以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聚焦形神兼备美丽乡村,打造沿山8镇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创建美丽村庄20个,推动移风易俗,绘就周至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聚焦资源力量夯基础,整合涉农资金3.2亿元,实施115个项目,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聚焦多元共治强治理,开展“家的温暖”党建阵地提升活动,打造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的周至乡村治理“实践样板”。
阎良区
企地融合强链延链
2022年,阎良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一园区、两基地、两集群”定位,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特色引领、要素聚集,生产、加工、服务“三产联动”,主导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建设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蔬菜瓜果大棚规模化、智慧化全面升级,设施农业15万亩、占比近七成,一年四季蔬菜不断、瓜果飘香。甜瓜集群,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羊乳集群,汇集奶山羊种质资源,依托加工优势,延链补链、做强品牌,8家企业总产能过1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四成。
2023年,阎良区重点实施24个农业项目、总投资19.8亿元,助推农业总产值增长5%。全域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大棚升级,实施1000亩设施农业“三改一提”,新建3个专业化育苗育种基地,培优10个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助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围绕羊乳产业,建成2个万只规模化养殖场、7条万吨乳品生产线,全流程智慧生产、全方位拓展品类。构建“1+3+N”集散体系。新建1个现代化集散基地,展示交易、仓储物流、电商孵化全面集成;新建提升3个片区交易中心、N个园区冷链仓储,加速产品流通、催化产品提档。
鄠邑区
文艺赋能乡村发展
2022年,鄠邑区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目标,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竞争力,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山水城乡,形成环山旅游路“国际艺术村落建设”、蔡家坡村“文艺赋能创建”、胡家庄村“村企共生共融”、栗峪口村“人才引进领建”、曲抱村“国企支持乡村振兴”等模式。文艺赋能乡村振兴鄠邑模式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央视推介,同时入选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全国“一县一品”典型案例。
2023年,鄠邑区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要素充分流动、城乡生活互为场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更高层次和更广更深的乡村振兴。全面建设文艺石井国际艺术村落,打造精品民宿集群、青少年教育研学、乡村会客创客体系等品质乡村生活场景,争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国试点。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高标准提升环山路沿线、西户铁路沿线、涝河两岸等重点片区人居环境。实施“美好生活、艺术乡建”计划,计划建成市级花园乡村22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6个,让山水乡村尽显诗画田园、醉美生态。
高陵区
“五治”融合促“五力”提升
2022年,高陵区把乡村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支撑西安“北跨”的重要基石,坚持以“五治”融合促“五力”提升,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仁村和米家崖村分别荣获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庙西村荣获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86个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建设,点线面结合实施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等工程,建成47公里农村“四好”公路和一批花园乡村,形成了人建环境、环境育人的良好循环。
2023年,高陵区将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北跨”高质量推进提供坚强保障。以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围绕选好人、赋好能,强化“专兼联”网格治理队伍建设,让专职更专、兼职更优、包联更实,实现一网聚合、一网集成、一网通达。用好全省数字乡村试点政策优势,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大力推动乡村治理网与数字网融合,让乡村治理更“智慧”。
灞桥区
清理集体合同
规范“三资”管理
近年来,灞桥区以清理整治农村集体“三资”合同为切入口,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通过合同清理整治,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836万元,全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空壳村、薄弱村双清零。
2023年,灞桥区将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整治“回头看”,聚焦剩余任务完成、合同再排查收集、问题整改彻底到位、合同备案管理规范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回头看”,查漏补缺、深化整改、提升成效。同时加快“两体系、两平台”建设,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推进与秦农银行合作,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对全区17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全覆盖监管和资产运营,率先在全市运用“三资三化”平台系统数据整合技术,实现三资监管、财务报账、快捷支付、议事决策、成员变更等工作一套系统全覆盖管理。
长安区
家园变花园 颜值变价值
近年来,长安区全域建设花园乡村,荣获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示范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集体等10余项殊荣,2个案例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代表陕西省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为“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全国首批签约区县。
2023年,长安区将努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驻村规划师等,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启动199个和美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重构乡村空间格局,让乡村花园范更足、山水韵更深、乡愁味更浓。加快长安唐村·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引镇、太乙宫街道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重点打造子午、五台街道美丽乡村片区,启动建设滦镇街道等5个片区15个村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乡村建设示范带,实现整体联动、融合发展。
蓝田县
走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特色路
2022年,蓝田县获评全国第二批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首批乡村振兴传播基地、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连片打造了景区化村庄,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43个、美丽乡村90个。九间房荞麦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4条线路入选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精品线路,15个镇村荣获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名镇(村),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全年接待游客25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
2023年,蓝田县将发展更具蓝田特色的高水平休闲农业,着力打造“农业+休闲”“农业+美食”“农业+康养”“农业+电商”等发展新模式,走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特色路。完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建立全县休闲农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全域整合、全景打造、串点成线、深度融合,打造“高颜值”休闲农业。同时,突出三产融合、红色资源、美食文化等蓝田特色,推动猿人遗址、荞麦花海等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旅游风景道、骑行专线等“慢游”设施建设,满足市场多样需求,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来源:西安市乡村振兴局
联系我们
电话:029--86339585
广告:181-9126-0162
招商:158-2907-4800
邮箱:1051286110@qq.com
官网:www.xczxsxw.com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新城大院北门68号院